2024-06-02 擴充產品
一方面造价高昂,且受限于困难的骑行技术;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道路颠簸不平,难以操控。
史料记载,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了感受自行车呼啸而过的酸爽,不仅让妃子、侍从跟着一起骑,还下令锯掉宫门的门槛。
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便的宫门门槛,叫人统统锯掉。
民国初期,自行车在京城街头已时有出现,但只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人家才有。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自行车从此有了私用和公用之分,也标志着自行车普及到大众化的层面,上海街头的自行车渐行渐多起来。
到1948年,全市有自行车176970辆,成为北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战争时期,物资匮乏、交通瘫痪,自行车又借轻便灵巧体积小的特点,肩负起了运输物资、传递情报、护送伤员的重任,成为基层战士的好帮手!
所谓三转一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中的奢侈品,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自行车居首位。
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购买自行车必须凭票,特别是那些要结婚的年轻人,自行车成了结婚时必需的三大件之一,但要想买上一辆,可谓一票难求。
人们谈论起飞鸽、永久、凤凰,不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谈论捷达、富康、桑塔纳。
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更是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
1986年,北京长安街复兴门路口,机动车流与自行车流汇合(图自视觉中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行车的生产品牌也不再局限于老三样(飞鸽、永久、凤凰),各种样式、型号的自行车满足了不一样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北京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时候,1995年全市有自行车831万多辆,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1974年到1975年期间,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乔治·布什和夫人巴巴拉,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两人骑车在前的留影被传于报纸杂志上当作佳话。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慢慢的变多的摩托车、小汽车出现在中国的马路上,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开始逐渐照进现实,人力逐渐被发动机取代,二轮逐渐被四轮‘’替代。
随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依靠人力来提供动力的自行车,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自行车也不再是财富的象征,骑车出行比例年年在下降。中国开始由自行车大国向汽车大国转型。
进入21世纪以后,自行车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而渐渐有了时尚、运动、休闲、健身等新定位,休闲型、公路型、山地越野型等很多类型各种功能的单车出现,但是骑车的人群也仅限于喜爱单车的“发烧友”小众人群,那个曾经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时代已逝去了……
这段历史,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中国人与自行车的碰撞,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反映着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近些年,随着出行方式的丰富,汽车、公交车、地铁应有尽有。然而,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摆在了眼前。
眼看老百姓和自行车渐行渐远,陪伴了几代国人,一路走来的自行车,协共享模式重返街道。
作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出行利器,也正因这一点,联合国设立了每年的今天(6月3日)为世界自行车日,希望有机会能够促进环境管理和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增高针”致6岁孩子频生病?北京协和医院伍学焱:生长激素不是“万灵药”,也不是“洪水猛兽”
近千万粉丝博主“大蓝”被平台禁止关注,曾被点名短视频培训课程“割韭菜”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时光正好》;综艺《快乐老友记 第二季》......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