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3 乐鱼手机版官方下载
共享自行车是满足公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共享自行车清运滞后、乱停乱放等造成“密集恐惧”,也带来了诸多城市治理问题。
本期“市民圆桌”围绕“共享自行车如何治理”,邀请了社区居民、学生、政府职能部门、共享单车企业等代表参与,从怎么样才能解决乱停放、如何及时清运车辆、如何有效规范用户行为等方面展开讨论。本次“市民圆桌”由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办,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融媒体工作室协办。
“每天上学、放学都能看到校门口停放着很多共享自行车,但并没什么同学或者老师去骑,因此同学们对单车投放的点位非常疑惑。”中远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刘佳滢率先对共享自行车的投放问题提出质疑。
不少居民反映,共享自行车的潮汐现象突出,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商场和交通枢纽处车辆多有剩余,而在部分小区却供不应求。
普陀区建管委交管中心监督执法科科长王捷指出,上海市给共享自行车企业设定了总投放量,但规定各区不可以设置投放总量,因此企业更多地会把车投放到人流量更大、使用需求更多的中心城区,导致中心城区的治理压力较大。
“居民区贴着铁路围墙,有一条和机动车道交口的非机动车道,共享自行车常年清运不及时,不仅影响通行,还可能会影响交通安全。”宜川路街道居民沈严反映。这一说法获得共鸣,讨论中,居民多次提到共享自行车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在地铁出入口经常发现共享自行车占道,造成行人特别是残障人士通行不便。
“用户自我约束意识不足,不守规矩的情况时有发生。”曹杨街道花溪园居委会干部沈鸿雁则指出了用户乱停车的不文明行为。这同样是个管理难题。“部分用户图方便骑哪停哪,像真华路地道就经常有人在下坡之后,因不想爬坡骑车,直接把车扔在了地道中。”万里街道居民施勤毅说。
建议灵活利用城市高架桥底、人行天桥梯道或者坡道的下方空间等,缓解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出入口周边空间不足的问题。
建议对维护与投放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红包、折扣等方式激励用户自我管理。同时,可将部分闲置且停放在电子围栏外的单车设为“红包车”,用户使用“红包车”,即可免费骑行和获得现金奖励等,引导全社会共同治理。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了“两小时内予以清理”的规定,但由于共享自行车停放是个动态过程,有可能会出现清理后返潮情况,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市民对此规定落实的感受度不高。建议进一步细化对共享自行车使用人的违停规劝和处罚标准。
建议运用“腾地、规则、协商”三步工作法,通过道路改造给非机动车释放空间,设置“慢行优先”等规则引导用户习惯,搭建政府、社会、共享自行车企业及清运公司四方共商平台,有效加强共享自行车停放管理。
建议在重点区域试点安装“蓝牙嗅探+视频识别+蓝牙道钉”的“三合一”物联感知设备,通过蓝牙智能设备向每辆共享自行车发送禁停或可停信号,当车辆接收到可停信号时方可成功落锁。这种设备不但可以规范共享自行车的停放秩序,有关部门还能够准确的通过共享自行车使用的“潮汐”规律及时作出调整蓝牙设备的信号,动态管理可停和禁停区域。
建议通过设置宣传引导牌等方式,切实加强共享自行车使用和运维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宣传。
■ 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扫码进入,或通过随申办“互动”栏、上海人民建议征集门户网站进入)